新西蘭生活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使人在快節奏的工作過程中有著大量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豐富的旅游景點和戶外活動使人在閑暇之余享受到玩樂的樂趣,可以說,新西蘭生活幸福指數可是非常高。
新西蘭財政部近日就衡量新西蘭生活的幸福指數公布了新標準,其目的在于改善該部門提交政府的政策性建議,并對相關質疑作出答復。
新西蘭:收入不是衡量國民幸福指數標準
據新西蘭留學網了解,5月25日,財政部公布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耗時18個月,研究對象為除經濟增長之外的注重目標與行為的生活標準架構,如滿足感、無薪工作價值和休閑時光。
該報告題為《為新西蘭人打造高品質生活》(WorkingTowardsHigherLivingStandardsforNewZealanders)。報告稱:“作為負責所有重大政策性問題的中心機構,財政部門認為生活水平衡量標準不僅僅只在于收入的多少,許多物質和非物質因素都是決定因素。”
報告稱,研究生活水平衡量標準是新西蘭努力改善政策性建議工作的一部分,這也對一些批評作了回復——關于高收入是否是最終目標或是一種增加幸福指數的方式,有人質疑財政部門對此不夠重視。
報告還稱,該標準將提高財政部門的能力以更好地為部長們提供經濟、財政、監管問題相關建議以及部門重大決策問題的意見。
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ofAuckland)商學院高級講師RossMcDonald表示,報告表明新西蘭正逐漸與國際發展趨勢接軌——不僅僅用經濟指標來衡量國民幸福指數。
McDonald曾多次前往不丹(Bhutan)作調查。他說:“我們必須擺脫這種把經濟增長作為我們生活最終目的的思維模式。”國民幸福指數(GrossNationalHappiness,GNH)是20世紀70年代由不丹前任國王創造的,90年代以后成為喜瑪拉雅國家衡量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之一。
“GDP增長和自我報告的幸福指數之間并沒有太大聯系。”
他表示,因該報告而修改的政策可能包括降低新西蘭人的債務水平和減輕加班壓力。
“就像人們常說的,幾乎沒有人會在臨終前還后悔沒花更長時間在工作上的。”
小編推薦閱讀: